“卫国文化苑”位于河南省淇县(卫国始建首都),2018年4月21日开工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文化苑内19座建筑已经竣工,进入堂馆内部装潢布展阶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卫国历史文化和中华姓氏文化,把文化苑打造成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基地,拟在文化苑刻挂一批楹联,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相关楹联作品。
一、征联要求:
1、应征楹联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突出、立意高远,思想性、艺术性并重;
2、应征楹联格律必须符合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建议依平水韵,依现代汉语新声韵请注明;
3、应征楹联内容要与各堂馆展示内容相契合,字数要符合要求(详见附件);
4、本次共征楹联72副(详见附件),附件中1-10个项目每人可10项全投也可选投N项,但每项投稿限一联(每副对联要标明项目名称)。每人只能投稿一次且投稿后不接受修改。
5、作品的原创性合法性由作者本人负责,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6、作者投稿时要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
7、征集作品版权归活动主办方和作者共同所有,活动主办方有权将征集作品用于文化苑各建筑物或公开发表、结集出版等;
二、征联评选:由主办方组织谙熟卫国历史的文士和对联专家联合评选。
三、本次征联活动为公益性活动,选用对联刻上作者姓名,颁发选用证书。
四、截稿时间:2025年4月30日
五、投稿办法:
电子投稿邮箱:kswhyjh@126.com(主题填“文化苑征联”,稿件和联系方式直接发正文,勿用附件)。
联系电话:0377-63117878 13938974766
六、参加本次征联活动的作者均视为认同本征联的启事的所有条款,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属归主办方。
康氏文化研究会
2025年3月10日
【附件】征联项目
卫国文化苑鸟瞰图
(一)广场部分:
1、牌坊(8副)
牌坊效果图(在建)
牌坊七孔八柱,面东立于广场入口处。牌坊前后共8副楹联,字数均为12-19字。
2、功德墙(2副)
功德墙主要用于铭记文化苑建设奉献者的功德。功德墙需
楹联两副,字数均为7个字。
3、文化长廊(18副)
广场两侧的文化长廊,左边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及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加强家风家教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右侧展示古代文化名人的有关论述和华夏康氏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格言。
文化长廊共需要18副楹联,字数均为7-11个字。
文化长廊效果图(在建)
4、彰德门(6副)
彰 德 门 实 景 图
“彰德门”取名于《史记·卫康叔世家》“成王长,用事,赐卫宝祭器,以彰有德”。既寓彰康叔功德之意,亦含启当代人传承优良家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旨。
前门三副楹联,后门三副楹联,字数均为9-11个字。
5、和集堂(6副)
和集堂实景图
和集堂,取名于《史记·卫康叔世家》康叔治卫“能和集其民,民大悦”。意在缅怀始祖康叔治卫功德,亦寓百姓和睦、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突出建苑宗旨,昭示康叔治卫的德政理念植根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精神特质。
前门五副楹联,后门一副楹联,字数均为11-15字。
6、卫君堂(6副)
卫君堂实景图
7、思源堂(6副)
思源堂实景图
思源堂内展示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百家姓的姓氏来源、始祖、图腾(附族徽);
第二,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发源于淇县的212个姓氏来源、始祖、图腾(附族徽);
第三,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康氏从康叔开始的世系图。
前门五副楹联,后门一副楹联,字数均为11-15字。
8、始祖堂(6副)
始祖堂实景图
始祖堂主要展示康叔丰功伟绩。康叔功德,先有西周成王“赐卫宝祭器以彰有德”(《史记·卫康叔世家》)的最高认可,继有汉武帝“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史记·三王世家》)的嘉奖盛赞,后世称康叔之德者从不乏人,一定意义上讲,康叔是朝歌历史文化丰厚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即有原户部纪事中高遐昌捐地、知县王珩创建康叔祠纪念他。今天康姓人重建始祖堂,既是扬康叔功德的崇宗敬祖之举,成为康姓人和由康叔后裔衍派的其他姓氏的祭祖圣地,亦是发掘朝歌深厚文化积淀的体现,让人们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激励。
前门五副楹联,后门一副楹联,字数均为11-15字。
9、八大馆(8副)
八大馆的命名分别为:何以卫国、诗经卫韵、五都四迁、文物有言、祖德润泽、家风绵长、诗书继世、家国情怀。八大馆外观基本与下图一致。
何以卫国实景图
(1)何以卫国
本展馆主要是陈述卫国建立的背景、卫国特殊的战略地位政
治地位和康叔的才能、政绩、德行。追溯至公元前1045年初封康城,引用《清华简》等典籍以证史实,并附上“定昌宫”遗址图片和今“定昌街”标志照片、卫国古城墙、“辛村墓地”地域图,以证卫之历史存在,引出康叔治卫“能和集其民民大悦”的安乐和谐社会景象。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2)诗经卫韵
本馆凸显卫韵之“和”及“德”之育人传统——《诗经》邶、鄘、卫同风既在地域上证明“卫国”,更表现出“治世之音安以乐”的卫韵“政和”特征——探析卫韵“政和”的根源,即《诗经》之“德”的育人传统。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3)五都四迁
该馆从都城的视角切入,透过国都四次迁徙过程的演绎,浓缩834年卫国史,给人们以启迪,并且有选择性地介绍主要人物事件,展出五都遗址照片。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4)文物有言
该馆主要展出诸如康侯丰方鼎、康侯簋、康侯斧等70多件青铜器(仿制品或图片),以及陶器、蚌贝器、骨角器和车马器等(仿制品或图片),特别是通过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康侯丰鼎和现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康侯簋这两件珍贵文物铭文的解读,更加准确地认定康姓得氏、康叔徙封于卫等历史事实,以文物金文彰显康叔功德。同时该馆还将展示秦汉以后康氏有关的传世文物,以宣传康氏优良家风的传承。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5)祖德润泽
该馆一是以文字图片形式展示历代名人关于家风家教的论述及影响较大的代性家风篇章。二是以《史记·卫康叔世家》所展现的卫国兴衰沉浮历史,说明康叔治卫“和集其民”德政理念的深层影响,铸就康氏时代传承的崇德尚善之优良家风。三是家族个例典型展示:康百万四百年财富神话的家风底蕴解读。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6)家风绵长
该馆主要概括中华康氏世代秉承康叔治卫开创的康氏崇德尚善优良家风。展出内容:一是每年祭祖大典上宣读的《康氏家训》。二是陈列承载康氏优良家风的众多支系的《康氏族谱》。三是以时代为序,以人物为载体,选择古代有影响的康姓人物,通过他们的事迹和获得的褒奖(皇上恩荣)彰显康氏优良家风的传承。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7)诗书继世
该馆主要展示中国古代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状元、进士的康姓先贤刻苦攻读的励志故事,和为官勤政清廉、报国爱民造福一方的事迹,以彰显康氏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传承,启迪后人刻苦勤学以报效国家。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8)家国情怀
该馆以时代为序,一是展示收集到的曾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康姓先贤、先烈。二是展示散落民间的、研究会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寻访到的部分抗战老兵。三是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康姓人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党和国家表彰、荣膺国家荣誉称号的康姓先进模范人物。
该馆征集楹联1副,字数7-11个字。
10、研究会办公室及书画院(6副)
研究会办公室及书画院实景图(在建)
康叔祠北侧房屋作研究会办公室,一层供研究会办公及组织宗亲活动时接待使用,二层供举行康姓书画家切磋交流活动使用,室内墙壁上悬挂陈列文化苑开工以来研究会收藏的各地赠送的匾额和书画作品。南侧房屋用作影像播放厅。一层播展研究会的活动、文化苑建设进程的实况及卫国834年历史演变过程的影像资料,让参观者了解康姓人不负时代同心戮力建设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二层作为古都朝歌及殷商时期涌现的贤臣良将及其他文化名人,展示殷都朝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他的单间房,可供景区管理人员办公、住宿使用。
各两副楹联,配房一副楹联,字数均为7-11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