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宗亲智慧编纂大统宗谱 聚族人之力建设好文化苑
——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2012年工作总结与2013年工作设想
康献堂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
在“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季节里,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香港的360余名康氏宗亲代表再次相聚在这里,共商康氏文化研究议题,一起筹划2013年的工作。在此,我代表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现在,我代表总会向大家汇报2012年的工作,并就2013年的工作提出设想,请各位宗亲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12年,按照总会年度工作安排,依靠各地研究会的积极工作和广大族人的热心支持,基本完成了去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康氏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满怀崇宗敬祖的热情,经过不断深入的探讨,《卫国文化史考》一书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是我们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最初的初衷,更是康叔后裔崇宗敬祖、弘扬祖宗功德的情感归宿。为此,几年来研究会多次组织人先后赴禹州、淇县、濮阳、沁阳等地寻访卫国古迹、遗址,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众多历史典籍中有关卫国的点滴记载进行勾稽爬梳,理清了卫国自始祖康叔到君角,历经29代44位国君,长达834年的历史。这是康氏文化研究会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是康氏文化研究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逵富太先生的辛苦劳作。旨在彰显我赫赫始祖康叔开国建业的丰功伟绩和卫国的沧桑历史,让族人对康氏初期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明晰的了解。
(二)合作撰写《康百万家族企业研究报告》。2012年7月,研究会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科研机构,赴河南巩义考察调研,共同开展对康百万家族企业兴盛四百多年,传承十二代辉煌历史的研究,并撰写出《康百万家族企业研究报告》初稿。
“康百万”作为巩义康氏家族的统称,是我们康氏大家庭的骄傲。她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在中国经济史、商业史和企业史,乃至在全球企业史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她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经营管理的,但最根本的是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即经营企业的核心理念:康百万家族、秉承耕读传家、诚信仁爱、厚德载物的儒家思想和“天人合一”、顺势而为、大音希声的道家情怀等中国传统文化。只要我们走进康百万庄园,就能从那发人深思的“留余匾”、拜月石上的劝学铭文和无所不在的楹联、石刻中,感受到这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良好的家教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康百万家族所秉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自康叔开国三千年以来,康氏人世代传承的崇德尚善的康氏文化精髓之所在。
因此,我们认为,这项研究对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对康氏人的家族企业,肯定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可以填补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更重要的是挖掘康百万几百年经营企业的真正灵魂。
(三)《中华康氏大统宗谱》编纂工作稳步推进,各地族人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编纂《中华康氏大统宗谱》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盼,但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使之成为一部真实反映康氏家族三千多年繁衍发展的信史,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在明确康氏以封国得氏、阐释康氏图腾的确切含义、厘清卫国44位国君的代数等问题的基础上,推出了《康氏得姓前列祖列宗世系图》及《康氏得姓前列祖列宗世系图说明》、《卫氏家谱系图》及《卫氏家谱系图说明》;对《左传》经文及古代注疏中有关卫国的记述进行勾稽和述评,做成了一部相当于卫国250年历史的文档;完成了《西周金文中与康姓有关的记载》初稿,收录了几十件铜器的图片、铭文;在对已收集到的126套312卷族谱广泛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摘录了8万多字的核心资料;已搜集到康氏名人360多人,其中古代277人,近现代84人,发现3位现任院士,温家宝总理还专门去康玉柱院士家里看望他,这是我们康氏莫大的荣耀。
对照编纂《中华康氏大统宗谱》所初拟的26个部分,现已完成了19部分的初稿,近32万字。
在修谱、续谱、联谱的工作中、各地族人都积极的投入并集思广益,各尽所能,做好此项工作。康氏祖根地河南禹州的族人,在会长康全志带领下,四处走访,历时四年,收集资料,由三位退休教师呕心沥血,历经两年完成《禹州市康氏世系谱》的编写。禹州族人、在南阳市创业的康广俊董事长慨然出资十万元负责印刷,并于去年清明节时亲自将谱书运回家乡免费发放。禹州分会举行了隆重的交接发放仪式,族人们无不交口称赞!重庆城口族人在总会副会长、城口康氏联谱主编康代清和分会会长康正国带领下,自筹资金,外出考察,耗时三年,终于完成全县十几个支系的联谱工作,并于清明节前发放,填补了城口族人几百年来没有统一族谱的空白。河北行唐分会还考证出清光绪时所修《康氏宗谱》记载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有误;灵寿族人和行唐族人对谱联谱,考证出两地的始迁祖是亲兄弟。四川南充分会成立后,在广安找到了与自己始迁祖是亲兄弟、失散318年的同宗后裔。四川省蓬安县康保全专程到永州市零陵县寻根访祖,复制古谱一本带回蓬安,族人康继细读后撰文,以供湖广、泰和迁居者、巴蜀大地、云南、贵州康氏人寻根问祖,联谱联谊参考。福建康联聪整理出“永春凤山康氏早期迁徙外省定居宗亲录”,刊登于网上为各地寻亲者提供方便。
(四)大力发展分会,广泛开展联谊。
在发展分会方面,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的研究会涵盖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22个省市自治区。迄今研究会共有分会203个,筹委会5个,联络站62个。其中,广东、福建、河北、江西、四川五省已建立了省级分会,陕西省、湖南省也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相继召开了省级筹委会。据不完全统计,辐射面已达1000多个县,康姓族人已达200万之多。
各地宗亲的联谊活动蓬勃的开展,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2012年元月31日山东东营市族人举行新春团拜会暨工作会议;2月6日至8日,广东汕头潮南分会隆重举办了元宵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暨康氏宗亲联谊会; 4月17日,台湾宗亲平和、飞西、淳菁在福建永春联谊;4月22日总会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并组织与会族人赴康氏祖根地淇县和禹州康城参观,圆了大家的寻根梦;4月22日,江西万安族人举行缅怀老革命家康克清辞世20周年纪念活动;6月2日福建省分会在惠安举行成立大会;7月8日安徽省合肥分会成立;8月24日,湖南娄底、隆回两地族人举行联谊活动;10月21日,川东北分会与遂宁分会在南充座谈联谊;10月23日,湖南梅山分会隆重举行周年庆典;12月20日贵州仁怀市分会筹委会成立暨宗亲联谊会召开。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康氏族人血脉相连的宗亲情意。
各地组织的族人活动,总会都要派人参加、赠匾致贺。一年来,总会从南阳派人参加了广东汕头、湖南武陵、川东北、福建惠安、湖北云梦、安徽合肥、贵州仁怀、台湾、四川安岳等地分会成立大会和祭祖活动,其中我也亲自参加3次。其他活动则由总会委托分居各地的副会长、副秘书长代表总会参加,副会长中如广东的普华、湖南的放心、福建的文良、江西的昆平、河北的殿英、山东的显荣,重庆的代清,四川的运胜,秘书长新学,副秘书长康建、军堂、明堂、诗宇、大宁、康洁、四川的运武、黑龙江的福军等等,都不辞劳苦,奔走于各地,发展分会,参加活动。在这方面,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湖南的放心会长、江西的昆平会长及黑龙江的福军副秘书长。放心会长还带着病体奔走于三湘大地,行程数万里,跨越五个省,并赋诗以明志,“但得亲人偿夙愿,甘为族务献余生”,全身心投入康氏文化研究工作;昆平会长虽业务繁忙,但奔走于赣江两岸,参加联谊或祠堂落成活动;黑龙江福军副秘书长今年元宵节前受总会委托,冒着冰雪开车100多公里去大庆参加宗亲会。
更令我们难忘的是总会组团参加台湾宗亲会成立大会。台湾宗亲英山会长、平和经过多方联系、充分筹备,终于促成了台湾中华康氏宗亲会成立大会于今年元月5日隆重举行,台湾各地及大陆的宗亲代表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我和旭和、普华、放心、昆平、文良副会长,新学秘书长,顾问逵富太,副秘书长军堂、明堂,福建省分会会长跃金等应邀到会祝贺。会议选举康义胜为台湾中华康氏宗亲会理事长、康平和为监事长、康明渊任秘书长。这是海峡两岸康氏的一次盛会,必将有力促进两岸的宗亲联谊和康氏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六)各地族人热心传承中华“感恩”文化,祭祖活动广泛开展。去年3月25日,湖南梅山康氏珍华房扫墓祭祖,人数众多,光车辆就出动了300多台; 4月3日,河南鄢陵族人清明祭祖;4月4日,长沙分会第一次筹备会暨清明祭祖典礼举行; 4月7日,成都分会举行清明祭祖活动。各地族人很好地传承了清明祭祖的中华文化传统。
与祭祖活动密切关联的祠堂文化,也更为广大族人所重视,各地康氏宗祠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也日渐增多。去年6月,我曾去福建永春考察祠堂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分会如江西南康、上犹、罗山、鄢陵、川东北等在2012年的宗亲活动中,都把此事提上议程。例如贵州金沙族人去年中秋节时,他们回到迁徙地泰和,在康来善、康德九等族人帮助协调下,解决了祠堂选新址之事,其敬祖之情,令人感动。近一年来,已修缮祠堂的有:河南巩义族人修缮祠堂;江西泰和爵誉族人捐款修缮宗祠;会昌南坑“元善堂”宗祠竣工。重建、新建祠堂的有:江西泰和金滩村重建宗祠“懋林堂”;福建莆田前康村族人捐款80余万重建宗祠;江西上犹宗祠落成;江西南康康氏宗祠竣工;福建厦门翔安区箱山大祠堂落成。经过陕西族人努力,武功县政府举行了明代状元、我国戏曲事业杰出贡献者康海故园揭碑典礼。
(七)《康氏文化》杂志和《中华康氏网》网站正常有序运转,发挥了宣传平台作用。
全年四期杂志共编发各类稿件144篇,刊发了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目前总会邮寄分会、筹委会及个人杂志的邮件数量,从2011年第四期的329个,增加到2012年第四期的371个。《中华康氏网》也实现了与各地分会网站的资源共享,2012年编发转载各类文章、信息550篇,收到留言1313条,IP浏览量已达34463次,页面浏览量已近22万次,收集和解答寻根信息350条。另外还增加了视频版块。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既为成绩感到欣慰,也为存在的问题感受到压力。我们清楚的知道,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分会和广大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请允许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3年的工作设想
2013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指导,以弘扬康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继续做好寻根问祖、宗亲联谊等康氏文化研究的各项工作的同时,集中精神,强力推进《中华康氏大统宗谱》编纂和康氏文化苑建设两大工程,促使康氏文化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集中各地宗亲的智慧,形成广大族人的共识,加快《中华康氏大统宗谱》编纂步伐,力争早日编就出版,让族人获得崇宗敬祖的心灵慰藉。
编纂《中华康氏大统宗谱》,是天下族人的共同心愿。如何编纂《中华康氏大统宗谱》?怎样才能尽快编就出版?更需要集中天下宗亲的智慧,形成广泛的共识,得到大家的支持。为此,我们特意把《中华康氏大统宗谱编纂进展情况说明》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热烈讨论,提出意见,形成共识,然后付诸实施。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编纂大统宗谱最基础、也最棘手的工作还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整理。这些资料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康氏相关的各种文献典籍,而是各地族人所保存的不同支系的康氏家谱。一年多来,虽然我们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研读、勾稽、摘编,做出了32万字的文档,但还远不能满足编纂大统宗谱的需求。特别是仅收存126家312卷的支系宗谱,显然与枝繁叶茂的康氏大家族不相称,肯定有很多支派的家谱尚未进入我们的视野。
因此,要加快编纂的步伐,今年必须努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研究会谱牒研究部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读、考证、勾稽,继续编写大统宗谱的相关文档;另一方面,会后各地研究会和各位宗亲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调动一切力量,广泛搜集并及时报送与编纂宗谱有关的资料,尤其是各个支系的家谱。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只要做好这些基础工作,能够占有更充分、更详实的编谱资料,我们就一定能早日完成《中华康氏大统宗谱》的编纂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加快康氏文化苑的建设进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谈到新一届中央领导的第一次集体活动,之所以选择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说道“国家博物馆就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这“体现了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这一形象的比喻,从一个侧面为我们阐明了祠堂所代表的家族文化的重要价值,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康氏文化苑的信心,并激励我们全力投入,加快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康氏文化苑!今年的打算是:
抓紧时间完善征用土地的后期相关审批工作。150亩地拿到手,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但要在上面施工建设,还须经过多个相关部门的审批,还要办理很多手续,诸如地面附属物迁移、地下文物勘探、文化苑建筑设计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协调等,哪一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会一如既往,象征地时一样,下大气力,多方公关,尽快完善征用土地的后期相关审批手续,为文化苑顺利开工铺平道路。
进一步完善落实文化苑的设计方案,力争始祖殿主体工程今年开工。因所征土地的限制,我们必须对康氏文化苑原设计方案作相应的调整。原来的设计方案已得到大家的认可,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设施都不改变,只是依照实地勘察情况作必要的局部变更。我们一定会抓紧时间,尽快完善落实文化苑的设计方案,力争文化苑的标志性建筑——始祖殿今年开工。
建设康氏文化苑,就是要为康氏族人营造一处崇宗敬祖的心灵圣地,得到了天下族人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为了能把大家的热情、心意和具体行动铭记下来,告慰先祖,传之后世,我们特意把始祖殿以外的各项建筑列出目录,交由各地族人认建、领建。大会已向大家印发了《关于捐资和认建、领建中华康氏文化苑项目的意见》,请各位宗长、宗亲认真阅读、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可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后,我们还将对各项建筑做出详细的造价预算,并在网站和杂志上公示,供大家参考。所有认建、领建的项目,都将在该建筑物的显要部位铭刻投资建造人的事迹,以供后代万世敬仰。捐资数额不在大小,唯在表达敬仰祖先的一份孝心和教育子孙的一片苦心!我们一定会把捐来的钱管理好、使用好,绝不辜负族人的信任和重托!
要多方征集康氏文化苑所需陈列的文物及有关资料。康氏绵延发展的历史悠久,值得在文化苑中陈列的文物和相关资料十分丰富,有的甚至是国宝级的文物,需要各地族人积极收集、捐献、复制。比如爵誉祠堂里保存的明成化年间的圣旨和元朝元惠宗的“敕谕”,江西遂川县碧州镇丰林村族人康海清家收藏的泰和康氏先祖子文、子忠、子信三公画像,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
(三)加强宗亲联谊,紧紧抓住宗亲联谊这个纽带,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大力推进各地新分会的成立。
由于族人分布地域广大,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热心族人不知道有研究会这回事。像黑龙江大庆族人,他们虽然已连续十年举行当地宗亲新春聚会,但并不知有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直到今年举行第十届宗亲联谊时,才偶然闻知。闻知后十分欣喜,顿生血脉相连的归属感,并热诚邀请总会派人参加,也由此开始与研究会的联系,并派代表前来出席今天的会议。再如,今年清明节广西桂林族人康德明打电话到总会联谊,他也是从网上查到有研究会的。这既说明各地族人有建立研究会进行宗亲联谊的热切愿望,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今年的先进分会和先进个人做的发言,都是成功经验之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要学习借鉴。分会之间也可以互访取经,通过宗亲联谊,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研究会的成立。
不少支派的康氏本由山西迁出,他们都盼望着回始迁祖的根源地联谊联谱,但山西的分会实在太少,因而不便联系。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山西省的宗亲联谊,促成更多新分会的建立。我们相信,随着山西分会的增多,也会发现不少有用的史料,为各地寻根联谊和修谱、续谱、联谱提供参考。
为此,我们提出今年发展分会工作的要求:总会由宗亲联谊部具体负责,各地分会配合,多措并举,确保2013年发展新分会不低于57个(含省级分会5个),使分会总数量达到248个。在北京、天津、吉林、浙江、广西、新疆、青海、宁夏等空白省(市、区),实现2—3个省的突破,这些空白地区除西藏外都有我们已联系或已掌握联系信息的族人,成立分会条件不成熟的,可先成立联络站。同时,也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和亲朋关系多作宣传,扩大联谊,结识更多的族人,辐射周边,带动一片,从而成立更多的分会。
加强研究会与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做好《康百万家族企业研究报告》的深入研究。康百万家族文化内蕴博大精深,报告初稿的研究重点在于康百万家族在经济史和家族企业史上的地位和独特的相公制度,还有不少未涉及之处。未来的研究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康百万家族企业在外地后代和遗迹的研究。康百万家族企业在山东和陕西等地有很多遗迹,目前已经发现康百万家族在陕西有后代。今年要去康百万家族企业涉及的陕西泾阳、山东兰水实地考察。2、庄园建筑研究。康百万庄园是中华民族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一个历史缩影,是一个典型的实物文化,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学和中庸思想,对建筑学也有极大的考证价值,是我们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3、商业文化和经营之道的研究,发掘其中深蕴的康氏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提倡、推动开展专题研究。总会从研究周文化和康城文化入手,尽早开始《大周康叔传》一书的写作,争取3年内出版。各分会可对自己支系的繁衍播迁史、祠堂和著名人物开展专项研究。
(五)高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康氏文化》和《中华康氏网》的质量和品位。
《康氏文化》和《中华康氏网》要在继续办好各个栏目,不断提高内涵品位的同时,密切配合今年的两大重点工程做好宣传报道,及时反映总会及各地分会的活动信息。
我们十分清楚,刊物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族人的呵护与支持。我们热切盼望各地分会和广大族人,要像关心自己亲人成长一样继续关心、支持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多提意见,勤联系,多赐稿,特别要多撰写有独到见解和理论深度的学术性、专题性研究文章。
网站建设除自购服务器外,今年又请来专业人员对版面等重新设计,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古人云:“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会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编康氏大统谱,建康氏文化苑,正是康姓人扬“祖宗之德泽”、谋“子孙之福祉”的责任所在!是适逢太平盛世的我们这一代人无可推脱的应有担当!我相信,我们也有条件、有能力承担起这光耀祖宗泽被后昆的家族重任!只要大家坚定信念,同心协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使出真劲儿,甘作奉献,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康氏文化研究就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等到大统宗谱编就、文化苑竣工之日,我们一起举杯庆贺的时候,可以无悔地说:我们无愧于列祖列宗,我们无愧于子孙后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