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要闻

康显荣副会长宣读《康氏文化苑设计方案》

浏览: 次 日期:2013-05-02

一、建设康氏文化苑的目的和意义

弘扬康氏文化、传承先祖懿德,为天下康氏族人提供一个寻根祭祖、宗亲联谊的精神圣地,为华夏大地增添一处观光游览场所,激励康氏后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把康氏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当中,为中华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康氏文化苑的设计说明

关于康氏文化苑的基本资料,去年大会曾经介绍过,为了进一步让与会族人解康氏文化苑的设计概况,现在再向大家作以介绍。

康氏文化苑主要为广场、山门、思源殿、始祖殿及两厢的8个展馆,分别为:历代名人馆、宗亲联谊馆、族谱馆、文物馆、科技教育馆、民俗馆、文学艺术馆、卫国五都馆。

广场前设石牌坊一座,二层三门,高约五丈,柱额构成七间,上施斗拱,周围为云龙图案。石柱上请名家撰写楹联,其前为高大的石狮,威武雄壮,造型生动。迎门为长20米,高5米的影壁,前书《康氏文化苑题记》,后写《大康文化赋》。广场中央是西周成王赐给康叔的礼器,青铜制作的“康侯鼎”耸立其间;广场两侧各立一排“七莲祈愿柱”,并配以八角亭、水榭、鸳鸯亭、文化长廊等,装点和美化整个广场的景观;两乘高大的战车及五彩战旗,使人联想起三千年前的峥嵘岁月和征战风云。

再往前走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小河,曰康河,清水缓缓流淌,常年不断,河上建三座石桥:曰康德、曰吉祥、曰如意,桥两边饰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浮雕龙凤云纹,栏板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汉画像石中的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等。

山门坐北朝南,两层三门,清式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门前植青松若干棵。四周是丈余高的红色砖石围墙,建筑风格协调而统一。门后两侧是两个攒顶式的六角亭子,五彩绘饰,雕刻精美,飞檐呛角,金碧辉煌。亭内设有巨型钟鼓,左曰钟楼,右曰鼓楼,节日做祭祀及重要活动。

沿着中轴线向前为思源池、思源井,甬道旁古木参天、花草飘香、奇石耸立、景色清幽。

中间为思源殿,顾名思义是思康氏渊源之意。殿内正中,塑有大型康氏图腾。下面一城为康城,表示康氏是以国为氏的。旁边注有文字说明。思源殿是接待宗亲和宾客的场所。

始祖殿坐落于第二重院内,是康氏文化苑中最宏伟的建筑。殿前有座高大的焚香炉,左右立两通高大的石碑。一通雕刻司马迁《史记》中从黄帝到周武王,从康叔到卫君角834年44位君主的世系排列,一通碑上刻康叔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海内外政要的题词、题字立于两旁。始祖殿进深四间,面阔七间,明清建筑风格,覆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流光溢彩。殿廊为汉白玉栏杆,庄重华丽,配以各种装饰,彰显出古色古香,雄伟壮观。

始祖殿正中,敬奉着高大的康叔像,身披冕服,手持玉笏,目视前方,威仪万方,接受后裔们的朝拜,享受着后裔烟火,赐给人们吉祥和福祉。

大殿内悬挂着巨幅“孟侯”匾,下为大河奔流图。东为两位文官塑像,西为两位武官神像。中有两书童侍立。东墙壁为代王乘玉辂巡守东土之图,西厢为万民欢呼迎康叔之壁画。使人步入其中,就能领略到悠久的康氏文化,亲情、族情、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八大馆建在始祖殿两厢,东为历代名人馆、民俗馆、族谱馆、卫国五都馆;西为康氏文物馆、文学艺术馆、科技教育馆、宗亲联谊馆。

康氏名人馆敬康氏历代先贤塑像,配图片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古代部分介绍康伯、卫武公、卫文公、卫襄公、卫君角、康僧会、康僧铠、康僧渊、康法畅、康穆、康泰、康绚、康日知、康志睦、康国安、康昆仑、康再遇、康澄、康秉俭、康元弼 、康进之、康茂才、康海、康河、康朗、康基田、康基渊、康绍镛、康百万家族的部分成员、南澳岛的康百万、康有为、康广仁等;近现代部分塑康克清、康世恩,及共和国的康氏将军如康志强、康庄、康林、康健民等。

名人馆为单檐廊庑式建筑,顶饰黄色琉璃瓦,二阶小平台,九根红色立柱,馆开十间,深三间。正中两间敞开,供人出入。壁间统一安装格扇,西边和宗亲联谊馆对称,其它七馆均按此样式建设。

民俗馆,以图片实物为主,展示河南、闽浙、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山东、河北、四川、云贵等地康氏的祠堂,祭祖风俗的照片,展示各地的家法、族规;展示各地的陵园、田产、契约、墓碑照片等;展示康氏的楹联,堂号及郡望;展示康氏从事三百六十行的人物图像;向人们全面介绍康氏的婚嫁丧葬习俗及实物或相关资料;使族人和游人了解康氏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民俗信仰、民间工艺等。宛南康庄人的习武渊源也将做介绍。

族谱馆,展示各支系康氏的家谱,为海内外康氏族人寻根溯祖提供一个场所。族谱馆内既有规模宏大的沙盘,注明全国各地康姓族人的分布情况,又分省、市设三百个展柜,展示各地的家谱及相关史料,重要支系的谱表将悬挂壁间:如山东佛都康氏的96代繁衍图,江西泰和左右派的繁衍图,湖南南八公后裔介绍图,巩义康百万的发家史,康茂才后裔的播迁图,福建惠安康朗的支系,康有为家世展示图等,使人全面了解这些家族的发展史。

卫国五都馆,从康叔到卫君角,卫国共经历了834年44位君主,是周朝享国时间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始祖康叔,是周武王同母的九弟,忠孝仁厚,有勇有谋。在馆内布展其“受封康国”、“康城点将”、“参加平叛”、“镇守东土”、“治理卫国”、“大周司寇”等反映康叔生平事迹的塑像群,在康国所赐的康侯鼎、康侯簋、康侯刀、康侯戟、康侯矛等文物复制品摆在期间。平定三监后被封在卫,称“孟侯”,是当时辖地最大的一个诸侯国,周朝将殷民七族(殷商遗民陶氏、施氏、繁氏、奇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给他,还赐给了康叔大辂、少帛、綪茷、旃旌、大吕等车旗仪仗和礼器,其中大辂最为宝贵,可代王巡视。把这些同周公的《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戒文组合在一起,表现先祖受封的场景,再现康叔生平的辉煌时刻。

另外,44位君王各有一个神位,重点介绍康伯、卫武公、卫文公,卫襄公等有为之君的生平事迹。使大家深入的了解康氏的族源及先贤功德。对卫宣公、卫懿公、卫灵公等人也作适当的介绍和评价。

馆内还将以沙盘的形式展现卫国的五个都城,即朝歌、白马墙、楚丘、高城、野王,使大家加深对卫国八百多年历史的了解。

宗亲联谊馆位于中轴线的西侧,也是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活动展厅。内置研究会自筹建以来各种会议和活动的照片。会长、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各分会会长的简介,分会示意图,分会情况介绍。另设现代康姓人物事迹展览厅、康姓签字留言厅、宗亲事务接待厅、导游联络处等。

文物馆,展示康氏先人遗留下来的铜器、陶器、石器、玉器、铁器、木器等文物,展示其袍服、兵器、圣旨、敕书;展示画像石、画像砖、农耕图、纺花车、织布机、独轮车、大篷车、年画、招幌 、耒耜等生产生活用具等,还有古器物、古钱币及各种文化遗存的照片等。其中,将用沙盘展示卫国辛村墓地、琉璃阁、春秋墓地等卫国遗迹。

文化艺术馆,展示周公旦写给康叔的《酒诰》、《康诰》《梓材》三篇戒文,展示明代康海考状元时所写的殿试策文,展示康姓人的著作、论文、音乐歌舞作品、动漫作品、书画作品,报刊上登载的文章和族人事迹。数百册介绍康氏名人的孤本传记。康氏先人用过的笔、墨、纸、砚、乐器等物品,雕刻作品、工艺美术品。表演艺术家的杰作,武功大师的照片,《康姓艺术人才榜》,体育获奖名单等。研究会发行的《康氏文化》杂志及各地族人的来信,网上所留的信息。《中华康氏之歌》及反映康氏文化活动情况的视频、电视剧等。

科技教育馆,康沫狂老先生可单独列一展室,展示他的生平事迹、遗物及科技成果。各学科的带头人,国家重大工程的组织领导者,其他康姓人只要获得县科技一等奖以上的成果,都可展示在馆内。康氏在全国各所大学的正副教授、科研单位的正副研究员的照片及事迹;市级以上模范教师的照片及事迹;《博士生一览表》;有突出贡献的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政工师等人的照片及事迹;华侨人员在海外的生活工作照等。

    三、文化苑目前进展状况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继前年大会表决通过建设文化苑的方案之后,总计划投资4.6亿,征地300亩。研究会上下一心,不辞辛劳,尤其是具体办理征地审批手续的负责人更是绞尽脑汁协调各方关系,经过多方面努力,终于不负众望,现已取得文化苑第一期专用征地150余亩。

建设康氏文化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文化建设工程,既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以确保其殿、馆、廊、亭建筑的精良美观,更要有丰富的康氏文物及有关资料以彰显康氏文化传统积淀的博大、厚重。资金,我们要靠全体族人热心捐助,文物;我们亦需要全国族人来捐献。

目前,对于康氏文化苑建设,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由于工程较大,文化苑需投入资金2.5亿元人民币,如何筹措、捐赠资金便是眼下迫在眉睫的大事,也是此次年度大会议题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专一讨论商议,以便集思广益,形成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案。